1907年,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·迈克尔逊和爱德华·莫雷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,这项实验被称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,是近代光学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。
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。在实验中,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部分反射和干涉现象,试图证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。实验中光线由光源透过功率较大的半透明镜,向水平和垂直输出方向分别照射,之后分别在两个路程较长的光管里反射回来,再次经过半透明镜时,不同的光程差会产生干涉条纹,由此不难测出光的速度。
实验结果表明,在实验精度的限制下,没有观察到地球固定参考系移动带来的干涉条纹平移,也就是说,光速与地球的运动状态无关,与以太存在和否也无关。在实验的背景下,经典物理学中的“以太”假说难以解释,空气和真空是相同的,光是没有任何速度限制的。
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发现奠定了基础,揭示了物理学的另一重大真理,即光速度在真空中是不变的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于夯实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功不可没,也因此他们分别于1907年、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发现证实了精密仪器与科学方法的重要性,也让人们意识到了物理学的深刻内涵。